2015年8 月 23 日 周 日
济青高速南线隧道之一(蟠龙隧道·)
昨天傍晚一场雷雨把这座城市浇的凉凉的,这凉爽一直延续到今晨。习习的北风穿过纱窗吹到我的身上,一阵阵夏日没有的爽快漫布全身。我回忆着前几天全家去黄岛(青岛)金沙滩游泳戏水的场面,回忆着高速公路上的所见。
济南至青岛的高速公路有两条,一条是1994年建成通车的北线公路(全程318公里,G20,青银高速的一段),一条是2007年底建成通车的南线公路(G22青兰高速的一段)。两条公路连着山东最大的两座城市--济南和青岛。我们这次驾车去青岛西海岸黄岛区走的是济青高速南线公路。这条公路贯穿9个市县区,全程307公里,通行费120元。
8月16日中午,我们离开家经济南二环东路、经十东路、舜华南路、旅游路、港九路驶进G2京沪高速然后到济青高速南线(G22)。进入高速之后,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公路上冷冷清清,几乎看不到来往的车辆,好像进入了无人之境,我感到纳闷,我开始思考。难道我们选的日期不适宜行车?难道时间点不适宜向东行驶?日期不特殊,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天,天空中虽有雾霾笼罩,但能见度还是不错的。一路上车子正常行驶,直到黄岛出口还是不见多少车辆通过。回济南的途中依然是车辆稀少。这和我多次走过的济青高速北线的拥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我坐在车上,想到了这个项目的决策,想到了山东经济的不平衡,想到了全国多少条高速公路会和这条一样冷冷清清。我记得2009年驾车在高速路上由黄山去婺源的途中,除了沿途美丽的山水风光之外,公路上几乎看不到车。
我们的发展理念有些值得思考:是先修路刺激经济还是经济发展了需要交通?人们常说“要想富先修路”,但是没有经济作为基础的交通是不是有点太过超前,有点本末倒置?这让我想到济南的第一条轨道交通不是设在最拥堵的路段,而是选在流量相对很小的途中,原因是为了发展两旁的城市建设。有道理?没道理?经济有自己的规律,主观的臆想很容易造成硬伤。
评论